×

专业 · 专注 · 垂直
内容 · 数据 · 平台

投资时报执行总编辑邓妍:积极赋能品牌建设 助推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

长按扫码
查看详情

投资时报首页 > 资讯 > 正文

投资时报执行总编辑邓妍:积极赋能品牌建设 助推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

资讯安喆 2023-04-25 19:15:14 56898 分享: 字体大小:Aa-Aa+

作为一家媒体传播机构,肩负的责任是:搭建平台发挥桥梁作用,传递向上向善力量,助力金融业声誉风险管理和品牌管理工作,赋能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

《投资时报》记者  安喆

《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运行两年之际,依托丰富的媒体传播及跨行业声誉风险案例研究经验,《投资时报》、标点财经研究院于2023年4月25日,在北京金茂威斯汀大饭店联合举办“金融业声誉风险与品牌管理论坛”,论坛采取闭门研讨、共同探究的方式,碰撞新思路、探索新方向、开拓新格局。

《投资时报》记者获悉,论坛邀请了诸多头部金融机构的品牌公关管理及声誉风险管理负责人、声誉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编写组核心成员,共同分享企业声誉风险管理和品牌公关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和实操指南。同时,为了促进跨行业交流,还特别邀请了两位来自快消行业和汽车行业的头部公司相关负责人,分享跨界品牌管理的经验。

除了精彩纷呈的主旨演讲外,本次论坛还邀请了五位来自银行、券商领域龙头公司的重量级嘉宾,他们既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也是公司内部负责品牌公关建设的领导者,对于声誉风险管理、品牌公关管理都十分有研究。他们围绕“在新环境、新挑战、新形势下,如何凝心聚力、逐光而行,开创品质时代新格局”的主题,通过热烈的圆桌讨论,群策群力,共同赋能中国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和品牌公关管理工作。

本次论坛由宁波银行特别支持,合作伙伴阵容强大,分别有新浪财经、新浪微博、百度APP、百度百家号、金融界、一点资讯、同花顺、蓝鲸财经、和讯、证券之星、野马财经、德林社、深蓝财经、达摩财经、尺度、财通社、愉见财经、刺猬公社、面包财经等。

以下为《投资时报》执行总编辑邓妍在现场的致辞内容。

尊敬的各位嘉宾!

大家下午好!在北京美丽的春季,我们终于能欢聚一堂,面对面讨论共同关注的话题:声誉风险与品牌管理。

感谢各位新老朋友抽出宝贵时间参加此次论坛。更感谢大家在过去十年里,对我们团队的鼎力支持,让我们一直可以保持初心,坚持专业至上,茁壮成长。

过去几年,金融机构各类声誉风险事件持续高发,对自身、行业和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与其他企业相比,金融机构的声誉更加重要。首先,客户的信任是金融机构最稀缺的资源之一,需要靠良好的声誉来维持;其次,金融机构的声誉风险具有从一家机构向整个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体系传染扩散的特点;第三,金融机构本身就是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的机构,风险是内生的,而这些风险与声誉风险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因此,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声誉是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之一,是核心软实力,声誉风险管控也是一条“生命线”。我们看到,监管部门对金融行业声誉风险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声誉风险管理指引》《基金管理公司声誉风险管理指引》。

在我们所处的全媒体时代,数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积累的声誉,都可能轰然崩塌。汇丰集团前主席约翰•邦德曾提到,“过去摧毁一座金融帝国可能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是现在,即使是经营了上百年的金融帝国,也可以在一夜之间倾塌。”

比如,2008年,经历了158年风雨的雷曼兄弟轰然倒塌,其中有经营不善的原因,但破产速度如此之快,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质和传播环境,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舆论传播方式的纵横交织,让金融行业的声誉风险管理面临新形势、新挑战。从宏观层面看,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声誉风险发生概率提高,防控难度增大;从行业层面看,媒体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的快速发展,使得负面舆情的传播速度加快、广度扩大;从金融机构自身看,员工尤其是基层员工对声誉风险认识不够深刻,风险防控意识仍显不足。再叠加声誉风险自身具有的不可预测性和外部性,当前金融行业在声誉风险管理方面的压力,远远超出过往。

过去几年来,对照高质量发展需要和监管要求,金融机构开展了一系列扎牢篱笆、补齐短板的工作,比如将声誉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声誉风险管理机制,不断加强声誉事件预防能力、应急能力、联动能力和宣传能力建设等等。

尤其让人关注的是,不少优秀的金融机构在品牌声誉体制建设、声誉风险源头防控、声誉风险舆情处置、声誉风险舆情引导等多个方面,创新了一系列机制和工作方法。

作为一家长期深度覆盖在金融领域和上市公司领域的传播机构,我们一直在思考,优秀的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的经验,是否能让更多金融同业学习?我们能否更好的发挥桥梁作用,搭建平台、共同赋能金融业声誉风险管理和品牌管理工作?

这,正是我们今天的论坛源起。

此次论坛从立项到正式召开,仅用了20天时间。非常感谢各位嘉宾的大力支持。今天我们不仅邀请了来自银行、保险、券商领域的多位金融大咖分享经验,还特别邀请了两位来自大消费领域、汽车领域的重量级嘉宾,希望能借由我们的桥梁作用,为金融行业引入一些跨行业的思考。

面对复杂多变、错综复杂的新形势,金融企业需要充分运用各方面资源,打造声誉风险长效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和美誉度、公信力。而转型发展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声誉风险管理要结合品牌管理,或者说,声誉风险管理要有品牌的加持。

一个品牌传递一个价值观、一个梦想,传递一种向上和向善的力量。好的品牌可以制造商机、扩大销售,可以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以及良好的政府和媒体关系。品牌越积极正面,舆论基础越正面深厚,则声誉风险的抵抗能力越强。因而,声誉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内容之一是,打造积极正面的品牌。

与此同时,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对于提升品牌形象、提升管理水平、增进各利益相关者认同都有积极效果,对于金融机构长远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然,在实践工作中,声誉风险管理的复杂性有时远超其他风险类型,采取适当的策略进行应对与管理,才能“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我们看到,过去几年,金融机构始终服务国家战略,持续开展社会责任和公益行动,通过扶贫支农、加强环境保护、社区发展、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建立与社区、消费者和利益相关方的沟通,此外,通过积极践行ESG理念,不断加大ESG转型投入,持续打造有担当品牌形象,这些都在不断为声誉加分。

《投资时报》和标点财经长期以来,充分认识在推动社会责任和ESG理念上所肩负的责任,连续几年推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国企业ESG绿色发展报告》,为金融机构的品牌建设持续助力。同时,每年我们也会有诸多围绕金融企业的年报、中报、重大事件等大型内容策划和活动策划,以求全方位、全渠道的赋能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

再次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来参加我们的活动,未来,我们会继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发挥好传播机构的桥梁、平台作用,与各位一起,携手同行。

谢谢大家!


×

登录您的账号

还没有账号? 注册
  • 忘记密码
  •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

登录您的账号

还没有账号? 注册
  • 发送验证码
  •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

注册您的账号

已有账号?
  • 发送验证码
×

忘记密码

输入与您的帐户关联的邮箱,我们将通过邮箱验证码来重置密码。
  • 发送验证码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