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海天味业、李锦记等头部企业加速推出“零添加”产品,千禾味业的竞争优势不再凸显,业绩增速开始出现下滑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董琳
过去一年,味业“三巨头”的业绩呈现出三种截然不同的走势。
在海天味业(603288.SH)实现业绩双增、中炬高新(600872.SH)录得“增收不增利”的同时,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千禾味业,603027.SH)则交出了一份营收、净利双降的年度业绩报告。
4月15日盘后,千禾味业发布2024年报及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千禾味业的营业收入为30.73亿元,同比下降4.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称归母净利润)为5.14亿元,同比下降3.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下称扣非净利润)为5.03亿元,同比下降5.12%。这是千禾味业自2016年上市以来,首次年度营收、净利润同时出现负增长。
今年第一季度,千禾味业的营收延续了上年的下滑走势。期内营收同比下降7.15%至8.31亿元。但由于毛利率优化,千禾味业同期实现了盈利增长,单季归母净利润为1.61亿元,同比增长3.67%;扣非净利润为1.59亿元,同比增长4.65%。
千禾味业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增长情况(亿元、%)
数据来源:Wind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注意到,千禾味业业绩下滑,一定程度上受到去年业绩高基数影响。
2022年9月底,国内酱油行业爆发食品添加剂相关争议,千禾味业借助“零添加”概念红利,在2023年实现营收32.07亿元,同比增加31.62%;实现归母净利润5.30亿元,同比增加54.22%,均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但随着海天味业、李锦记、ST加加(002650.SZ)等头部企业加速推出“零添加”产品,千禾味业的竞争优势不再凸显,业绩增速开始出现下滑。
分产品来看,2024年,千禾味业的两大核心产品酱油、食醋的收入增速均出现放缓。其中,酱油实现营收19.64亿元,同比下滑3.75%;食醋实现营收3.70亿元,同比下滑12.52%。今年第一季度,该公司酱油、食醋营收同比再分别下降4.7%、10.6%。
此外,2024年以来,千禾味业陆续推出了千禾浓香酱油、千禾醇香醋、千禾松茸酱油等高端产品,但这些产品的市场表现并不理想。据华泰证券研报数据,千禾味业2024年酱油吨价同比下滑5%,食醋吨价下滑3.3%,从侧面也显示出高端产品未能有效拉动公司整体业绩。
分地区来看,2024年全年,千禾味业除了在在南方地区实现营收和毛利率增长外,其余的东部、中部、北部、西部地区营收和毛利率均出现下滑。其中,收入占比最高的西部区域降幅最大,营收同比下降8.93%至11.2亿元。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这种状况仍在持续,该公司五大区域收入全线下降,期末经销商为3282家,同比减少74家。
千禾味业年报主要会计数据(元)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东吴证券研报认为,千禾味业主要品类收入疲软,主要因为去年公司为升级产品价格带对渠道进行主动调整,叠加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受零添加风波影响较大。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注意到,当前调味品市场已趋于饱和,为应对各大品牌间的激烈竞争,千禾味业在去年全面强化线上线下、零售餐饮、国内国外全渠道营销网络建设,对产品结构、产品推广等营销举措进行了系统优化调整。2024年,该公司的销售费用同比增加7.94%至4.23亿元。
同时今年3月,第三方检测显示千禾味业的“御藏本酿380天酱油”检出微量镉,虽未超标,但“千禾0”商标被市场质疑有误导消费者之嫌。随后,国家卫健委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其中明确提出,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新规设有2年过渡期。
华创证券研报表示,考虑到竞争加大及外部事件影响,预计千禾味业今年上半年基本面压力延续。下半年考虑基数下降、公司调整,收入端有望渐进改善、前低后高,利润端考虑成本红利以及效率优化,预计表现优于收入。
或为提振市场信心,千禾味业在业绩承压下仍坚持进行分红。业绩发布当日,千禾味业公告称,公司拟定2024年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分配现金5元(含税),总股本为10.28亿股,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5.14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99.94%。
或受此消息影响,4月16日,千禾味业股价盘中一度上涨近5%,截至收盘,该股涨3.43%报11.77元/股(不复权,下同),总市值为121亿元。不过,与2021年初的51.37元/股高点相比,公司当前股价仍跌去77%,市值缩水超200亿元。
2025年以来千禾味业股价走势情况(元/股)
数据来源:Wind
投时关键词:千禾味业(603027.SH)|海天味业(603288.SH)|中炬高新(600872.SH)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