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董琳
账面现金等价物接近148亿,BOSS直聘(BZ.O,2076.HK)为何选择在此时进行股份发售?
日前,BOSS直聘宣布在港交所主板发售股票。根据招股书,公司拟公开发售3000万股A类普通股,占发行后股本的3.2%,另有15%发售量调整权,最多额外发售共450万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占比10%,国际发售占比90%,最高公开发售价为78港元/股。按最高发售价计算,本次BOSS直聘的募资总额约为23.40亿港元,募资净额约为22.61亿港元。公开发售股份预计7月4日在港交所上市。
BOSS直聘股份发售简介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2021年6月11日,BOSS直聘在纳斯达克上市,并于次年12月22日在香港上市。在香港上市时,BOSS直聘以介绍方式在香港主板双重主要上市,当时并无在香港募资,最近12个月内,公司也没有募资记录。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注意到,此次最高发行价较公司最新收盘价71.55港元/股,溢价约9.01%。并且,BOSS直聘没有采用更高效的定向配售方式,而是选择更为复杂的公开发售,面向的是全市场散户与机构。
BOSS直聘表示,融资并非首要目标。本次股份发售,旨在进一步增强公司的财务灵活性、拓宽公司的股东基础和增加股份的流动性。
业内有分析认为,BOSS直聘的美股投资者以长线机构为主,集中度较高,港股的个人与本地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度较低。本次选择在港股公开发售新股,公司可以制造初始流通盘,打破“无货可买”的市场结构,换取更稳定的投资者关系与更为全面深入的股东结构。如果后期进入港股通,还有望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此外,BOSS直聘此次募资也并非意在拓展海外市场。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赵鹏表示,本次公开招股后,BOSS直聘将继续专注垂直领域深耕,公司目前对产品国际化持谨慎态度,但将在香港市场努力做好本地化的招聘类软件产品。
二级市场上,截至6月30日收盘,BOSS直聘美股当日下跌1.55%,收报17.84美元/股(不复权,下同),总市值为82亿美元。港股方面,截至6月30日收盘,BOSS直聘报70.25港元/股,总市值约为644亿港元。
上市以来BOSS直聘港股股价走势情况(港元/股)
数据来源:Wind
按平均月活跃用户数(MAU)计算,BOSS直聘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在线招聘平台。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平均月活跃用户为5760万,较2024年同季度的4660万增加23.6%。
从业绩表现来看,自上市以来,BOSS直聘营收及利润保持稳健增长。公司在2022年、2023年、2024年录得营收分别为45.11亿元、59.52亿元、73.5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7亿元、10.99亿元、15.85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受益于成本优化和效率提升,BOSS直聘营收为19.23亿元,同比增长12.9%;净利润为5.12亿元,同比增长111.9%。
BOSS直聘的业绩,直接得益于付费企业客户数量的增长。从收入结构看,2024年,公司面向企业客户的线上招聘服务收入为72.70亿元,同比增长23.4%,占总收入比重达98.8%。2025年第一季度,BOSS直聘对企业客户的线上招聘服务收入为19.01亿元,同比增长12.9%,占总收入的98.9%;其他服务收入为0.22亿元,同比增长11.2%。
值得注意的是,BOSS直聘营收增速自2023年四季度达到峰值后已连续5个季度下滑。Wind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至2025年第一季度,该公司单季度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46.01%、33.36%、28.85%、18.98%、15.40%、12.88%。
在此情况下,BOSS直聘预期2025年第二季度总收入介于20.5亿元至20.8亿元之间,同比增加6.9%至8.5%。这意味着今年第二季度公司营收增速将再次下探,并进入个位数增长区间。
BOSS直聘单季度营收同比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Wind
在巩固增量市场优势的同时,BOSS直聘也在持续进行技术投入,以应对未来的增长压力。
在研发层面,2022年到2024年,BOSS直聘研发投入分别为11.83亿元、15.44亿元、18.1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9%。2024年该公司在AI领域的布局加速落地,自研的招聘专用大语言模型“南北阁”已深度融入产品矩阵。2025年春季,BOSS直聘接入DeepSeek-R1,基于DeepSeek-R1与自研模型“南北阁”的功能在APP中灰度测试,并逐步扩大规模。
目前,AI在BOSS直聘平台的三端均已投入使用。包括在用户侧用于搜索解释与模拟面试,在招聘方用于更个性化的匹配推荐,在平台治理上用于资质审核、反欺诈与安全监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招聘行业的广泛应用,BOSS直聘能否在竞争中继续抢占领先位置?
投时关键词:BOSS直聘(BZ.O、2076.HK)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