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黑芝麻业绩下行,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3.74%和29.61%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吕贡
从8月4日至8月8日,南方黑芝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黑芝麻,000716.SZ)已连续停牌5个交易日,这背后是公司控股股东正在筹划股份转让。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注意到,黑芝麻公告称,收到控股股东黑五类集团正在筹划涉及其所持有公司股份转让的通知,黑五类集团拟将持有的占该公司总股本约20%股份,转让给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旅及大健康行业的国有企业,该事项可能导致黑芝麻控制权发生变更。
由于此交易处于洽谈阶段,双方尚未签署协议,结果存在不确定性,为保障信息披露的公平性、避免股价异常波动,黑芝麻股票申请停牌。
黑芝麻公告停牌事项
信息来源:公司公告
作为国内糊类食品的细分龙头企业,黑芝麻凭借“南方黑芝麻糊”这一经典产品,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深厚的品牌认知,市场地位和品牌影响力居行业前列。
近年来,黑芝麻战略重心逐步转向健康产业,不断拓展产品矩阵多元化。除继续加磅传统的黑芝麻糊冲调产品外,黑芝麻还陆续推出以黑芝麻丸、芝麻糕等为代表的“黑养黑”品牌系列健康食品,以及中老年高钙黑芝麻牛奶等产品,同时布局具备保健品资质的黑芝麻糊产品业务,深耕健康食品产业。
在此背景下,黑芝麻近日公告的股权转让一事,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有分析认为,此次股权转让可能是黑芝麻深化大健康产业布局的重要信号及关键举措,但此举能否有效改善该公司当前持续承压的业绩状况,仍存悬念。
黑芝麻近年业绩状况难言乐观。2022年外部经营环境冲击,对黑芝麻的经营业务尤其是电商平台业务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该公司全年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并延续上一年亏损态势,归母净利润录得-1.40亿元。自这一年开始,黑芝麻的营收规模便陷入持续下滑态势,一路降至2024年的24.65亿元,与2021年数值相比,三年时间缩水15.60亿元。
对此,黑芝麻实施“提质提效、效益优先”战略,对主营业务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压缩了低效能的电商业务(包括自有产品线上经营,为其他品牌商家提供全域电商、全流程运营服务业务)。至2024年,黑芝麻的第三方品牌电商业务收入同比下滑34.65%至5.97亿元,占该公司全年总营收比重也从上年的34.14%缩减至24.23%。受此影响,该公司2024年整体营收同比减少了7.92%。
2024年,黑芝麻各产品板块也呈现出分化趋势。其中,冲饮系列、直饮系列、其他食品收入同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降幅分别为3.90%、3.82%和27.09%;黑养黑系列、硒食品、润谷食品、其他业务收入则较上年实现增长,增幅在6.52%至57.52%区间不等。
毛利率方面,黑芝麻各产品板块亦承受一定压力。数据显示,2024年该公司冲饮系列、硒食品和电商业务的毛利率同比均有所减少,降幅分别为0.62、0.43和1.87个百分点。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黑芝麻营收净利再度双降,营业收入同比下滑3.74%至4.42亿元,归母净利润则较上年减少29.61%,降至225.11万元。业绩改善尚未显现拐点。
黑芝麻近年来营收状况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黑芝麻的内控管理规范性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据黑芝麻2024年年报披露,该公司控股股东黑五类集团、关联方广西南方农业开发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关联方天臣新能源(渭南)储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关联自然人韦清文、胡泊存在非经营性占用黑芝麻资金的情形。更早之前,黑芝麻还曾涉及违规对外提供担保的问题。黑芝麻对此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此外,黑芝麻在公司治理上还存在不规范问题,比如通过通讯表决的董事会、监事会会议无书面会议记录等。鉴于此,黑芝麻于2025年6月收到来自广西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
面对营收持续下滑与内控管理规范方面的挑战,后续黑芝麻能否激发经营活力?
投时关键词:黑芝麻(000716.SZ)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