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行凭借一系列积极有效的举措,实现了不良贷款率的稳步下降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黄凤清
资产质量,是银行经营的生命线。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京银行,601169.SH)凭借一系列积极有效的举措,实现了不良贷款率的稳步下降,资产质量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
从最新数据来看,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1.3%,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延续了近年来不良率持续走低的良好趋势。
在2020年—2024年间,北京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就已呈现出清晰的下降轨迹,年末不良贷款率依次为1.57%、1.44%、1.43%、1.32%、1.31%。
资产质量稳中向好,背后是北京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是风险管理体系与机制建设纵深推进,风控堤坝持续筑牢。
2025年上半年,北京银行启动“风险管理攻坚年”专项工作,系统梳理并细化制定了17项核心治理要点;启动“合规管理深化年”活动,打造以法律为底线、内控为核心、合规为基础,全人员、全流程、全机构、全业务的合规管理体系,纵深推进前期“双年活动”成果转化。
在信贷审批方面,北京银行全面推广专职审批人制度,提升审批独立性与专业性;设立并购贷款审批委员会,强化对创新复杂业务的风险把控;创新建立“一日审”专项工作机制,提升对优质、紧急项目的审批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银行正式组建长三角区域审批中心,依托区域布局优势,采用与一线平行作业模式,显著提升审批质效,并承担总行层面创新产品区域化适配及风控模式改革的试点任务。
二是多措并举加大不良处置化解力度,成效显著。
据了解,北京银行全行上下强化协同联动,通过多元化手段,持续加大现金清收力度,提升不良资产清收处置质效,实现不良资产处置额、现金清收额、已核销现金清收额大幅增长;个人平台合作类贷款方面,成功完成头部平台合作类贷款在银登中心的批量转让工作,成为多家头部平台合作银行中首家实现银登中心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的银行;大额疑难不良资产及抵债资产处置取得突破性进展,持续为资产质量稳健发展筑牢防线。
同时,北京银行持续完善重点领域潜在风险分级管理机制和大额逾期欠息业务分层督导提示机制,常态化开展风险排查,严格执行“一户一策”推动重点项目风险化解的策略,有效提升了风险防控的前瞻性和精准性。
三是持续推进科技赋能。
具体来看,北京银行上线智慧审批工具,部署AI智能问答、业务准入模型、行业分析、财务分析及风险分析助手,为业务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升级新一代授信后管理系统,实现非零售客户贷后一体化管理、贷后日常管理线上化全覆盖。打造AI大数据赋能的智能合规平台,持续提升内控合规管理水平。打造企业级数字化智慧风控平台,“冒烟指数”风险预警体系整合内外部数据,构建精准化、智能化的风险监测和分析体系。推进新信用风险系统二期建设,实现智能尽调、智慧审批功能。推进2025年重大项目“AI驱动投贷后管理应用升级项目”建设,强化大模型与贷后管理各环节工作融合。
通过坚持智慧风控与智能合规一体强化,持续建设涵盖全机构、全资产、全风险、全流程、全人员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北京银行有效提升风险防控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系统性。
以“风控体系升级”为盾、“精准处置不良”为矛,在科技加持下,北京银行构建起了资产质量的“坚固防线”。未来,北京银行凭借日益成熟的风控体系与不良处置机制,有望进一步打开发展空间,在稳健经营的道路上续写更多亮眼篇章。
投时关键词:北京银行(601169.SH)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