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工商银行主要指标合理增长,资产质量持续向好,转型创新持续深化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黄凤清
大海航行,稳是压舱的磐石,锚定船身;进是扬满的风帆,斩波劈浪。唯有稳与进协同发力,方能在岁月长河中不断前行。
2025年上半年,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工商银行,601398.SH、01398.HK)这艘金融“巨轮”,再次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的成绩单。
“稳”,体现在主要指标合理增长,资产质量持续向好。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总资产52.3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2%;营业收入4090.82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净利润1688.03亿元;不良贷款率1.33%,延续下降趋势;拨备覆盖率217.71%,较上年末上升2.8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9.54%。
“进”,体现在金融服务力度加大,转型创新持续深化。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各项贷款30.1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4%,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普惠、民营和涉农贷款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改革转型全面深化,智能化风控、现代化布局、数字化动能、多元化结构、生态化基础等五化转型加速推进。
在稳健经营和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的动态平衡中,工商银行实现了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以及金融功能与时代需求的精准对接,“头雁”之姿更加昂扬强劲。
规模稳增聚势,各项核心指标保持稳健
今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各项核心指标延续长期稳健态势,为其服务实体经济筑牢了根基,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最新披露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090.82亿元,同比增长1.8%,彰显出较强的发展韧性;实现净利润1688.03亿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在商业银行中继续领先,价值创造保持市场引领。
截至今年6月末,工商银行总资产52.3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5万亿元,增长7.2%。过去多年,工商银行总资产规模始终保持着稳健的增长,2020年—2024年依次增长10.7%、5.5%、12.6%、12.8%、9.2%。
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客户存款36.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07万亿元,增长5.9%。存款端的“稳”筑牢了资金“蓄水池”,为信贷投放提供了充足“弹药”。
贷款端则以“进”的姿态注入金融活水。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各项贷款30.1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1万亿元,增长6.4%。
工商银行“稳”的底气,源于其持续优化的资产质量以及背后坚实的风险防控体系。
2025年半年报披露,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较年初再降0.01个百分点,降至1.33%;拨备覆盖率217.17%,较上年末上升2.8个百分点,拨备与营收同升,足见增长具有可持续性;资本充足率为19.54%,较上年末上升0.15个百分点,为应对潜在风险、支撑业务发展筑牢“安全垫”。
近年来,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呈现连续下降趋势。2020年末—2024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依次为1.58%、1.42%、1.38%、1.36%、1.34%,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这一系列亮眼的数字,是工商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直接体现,而强大的风控能力也是工行在同业竞争中的比较优势。
工商银行坚持夯基固本,持续优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今年上半年,该行持续完善管住人、管住钱、管好防线、管好底线“四管齐下”措施,按照“全面管、主动防、智能控”路径,推动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着力以跨越时空的预判实现穿越周期的稳健。
深化经营转型创新,改革活力持续激发
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工商银行积极求“进”,持续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
在工商、零售、科技等“老三篇”业务上,工商银行持续深耕,巩固优势。
上半年,工商银行贷款、债券投资“两投”增量超3万亿元,其中境内分行人民币贷款增加1.78万亿元,人民币债券投资增加1.23万亿元,主承销债券规模1.17万亿元,投融资总量、增量均保持市场领先。加力支持“两重一薄”“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等重点领域贷款增速远超平均水平。具体来看,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贷款余额分别超5万亿元、4万亿元、6万亿元,均为市场第一,为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零售金融方面,工商银行不断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零售信贷体系,针对不同需求丰富信贷产品供给。同时,积极支持提振消费,截至6月末,该行个人消费贷款较上年末增长10.2%。
与此同时,工商银行积极布局新型业务、新型金融基础设施、新质生产力等 “新赛道”,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也为未来发展开辟新空间。
针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生长的差异化需求,工商银行强化“贷、债、股、租”联动,积极构建更加适配的金融服务体系。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科技贷款余额6万亿元。承销首批股权投资机构科技创新债券,AIC股权投资试点城市基金签约规模超1500亿元,启动设立800亿元科技金融创新基金,着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围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地区崛起、东北全面振兴、西部大开发等重大部署,工商银行实施差异化、针对性的区域信贷政策支持,金融资源在城乡、区域之间配置更加均衡。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近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超6000亿元。
7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商业银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工商银行认真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以城市金融服务好城市高质量发展,有望在城市建设、城市更新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五化转型成效已显,发展基础更加夯实
如果说“规模稳增”与“资产质量向好”是工行“稳”的底色,那么五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则是其“进”的核心动能。今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围绕“智能化风控、现代化布局、数字化动能、多元化结构、生态化基础”五大方向持续发力,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价值创造力、市场竞争力、市场影响力、风险管控力。
风控体系的“智能化”升级,是资产质量持续向好的关键支撑。在智能化风控方面,工商银行依托金融科技优势,加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风控的赋能,企业级智能风控平台已落地131个风控决策业务场景,实现37家境内分行全覆盖。推出业内首个信贷AI智能体矩阵“智贷通”,实现智能化信息捕捉、风险分析等功能。此外,拓展卫星遥感监控覆盖场景,种植、林地等农业领域应用场景更加丰富。
在现代化布局方面,工商银行靠前服务国家现代化、主动服务金融现代化、扎实推进自身现代化。CIPS直参行增至37家,第三方支付交易额持续增长,托管业务总规模29.9万亿元,投行业务、大资管业务稳健发展,大财富管理平台扎实建设,智能量化交易水平不断提升。
在数字化动能方面,工商银行加快“数字工行”建设,持续提升手机银行、开放银行等市场竞争力,促进数字化运营价值转化;深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开展“领航AI+行动”。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个人手机银行客户超6亿户,数字化业务占比99%;新增AI财富助理、投研智能助手等100余个应用场景。同时,工商银行对ECOS2.0数字技术生态体系进行优化,全行信息系统可用率保持99.99%以上。
多元化结构的优化,让盈利模式更加稳健。工商银行通过加强总行、境内分行、境外机构、子公司四大板块建设,推动公司、个金、机构、金融市场四大支柱协同发展,打造多点支撑、高效协同的经营格局,境内综合化子公司合计净利润同比增长25%,集团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8.5%。实施中型客户“磐石”行动,中型客户超74万户。推出“工银i豆”营销活动,日均金融资产1万元以上个人客户占比较年初增加22个BP。“大中小微个”相协调的客户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上半年公司和普惠客户数分别增加77万户和34.7万户。
生态化基础方面,工商银行扎实推进GBC+基础性工程,打牢客户基础,对公客户数量突破1400万户,个人客户数量超7.7亿户。发布“工银+养老服务”行动方案,打造覆盖养老金、养老服务、养老产业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个人养老金新开户数和缴存额均保持领先。
以“稳”固盘、以“进”拓局,工商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深化转型创新的道路上持续发力。依托坚实的资产根基、优质的风险管控与蓬勃的五化转型动能,工商银行将继续在时代浪潮中稳健前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力量。
投时关键词:工商银行(601398.SH、01398.HK)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