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珍酒李渡营收利润双降,旗下四大品牌销售全线承压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李路
自2023年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港股白酒第一股”和“中国酱酒第二股”后,珍酒李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珍酒李渡,06979.HK)股价持续震荡,期内曾触及12.5港元/股高点,也曾触碰5.4港元/股低点。今年8月公司股价呈现出单边上行趋势,进入9月后开始转头向下。
股价变动背后,2025年上半年,珍酒李渡也交出了上市以来最差半年报,不仅业绩首次双降,旗下四大品牌销售全线承压。
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4.97亿元,同比下滑39.6%;归母净利润5.75亿元,同比减少23.5%。虽然归母净利润跌幅小于营收跌幅,但也并非得益于成本控制,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发生以权益结算的股权激励费用2.66亿元,而2025年同期仅为3843万元,减少2.28亿元,若剔除这一变量,盈利下滑幅度与营收基本持平。珍酒李渡方面则将上半年的业绩情况,归因于白酒消费需求持续疲软。
期内,该公司核心品牌珍酒实现营收14.92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27.02亿元减少12.1亿元,同比下滑44.8%,营收占比从2024年同期的65.4%降至59.7%。第二引擎李渡实现营收6.11亿元,上年同期为6.75亿元,其平均售价从2024年同期的492千元/吨降至348.9千元/吨,同比大跌29.1%,体现出明显的以价换量特征。区域品牌湘窖实现营收2.77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4.52亿元同比下滑38.7%;开口笑实现营收0.81亿元,较2024年同期同比大跌63.9%。
珍酒李渡2025年上半年按白酒品牌划分的收入(千元,%)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市场需求下行的环境下,公司存货规模迅速增长,从2020年的17.37亿元猛增至2024年的75.03亿元,存货周转天数也从517天攀升至855天。高企的存货规模不仅大量占用了企业的资金,还可能出现产品贬值、仓储成本增加等问题。
此外,珍酒李渡也面临与其他白酒企业一样的价格倒挂问题。以公司主力产品珍十五为例,官方建议零售价为500元,实际成交价却一度跌至350元左右;高端产品珍三十建议零售价1888元,实际成交价却腰斩至900元以下,价格倒挂幅度超50%,渠道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这种价格混乱的情况影响了经销商的组成结构,截至上半年末,珍酒李渡经销商数量减少516家,总数降至7119家。
珍酒李渡2025年上半经销商变化情况(家)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或为增强经销商信心,9月7日,珍酒李渡宣布“万商联盟”计划第二季启动,这一行动将一直持续至12月。公司表示,第二季的目标瞄准持续扩圈,链接更多异业客户,致力于构建一个“团购卖酒的全国高速公路网络” ,并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为联盟商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富的商业机会。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了解到,“万商联盟模式” 通过筛选具备团购能力的零售商,建立全国性网络,优化渠道管理。同时,公司通过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生产与运营效率。该模式最引人瞩目的是“股票分红权”,珍酒李渡希望能以此实现企业与联盟商短、中、长期利益协同,即短期靠卖酒盈利,中期持股共享权益,长期借鉴“拉菲模式”,允许联盟商转让经销权实现权益流通。这一模式的推行旨在应对行业渠道价格体系恶化、经销商利润压缩等问题。
首季“万商联盟”计划应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据珍酒李渡介绍,5月至8月,该项目累计接待全国6400多名客户考察,签约联盟商达2416家,1182家完成发货;同时,万商联盟计划的持续推进也让公司新品“大珍•珍酒”在北京、河南、山东等30个省、212个城市热销,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按照公司管理层的说法,公司希望把“大珍·珍酒”打造为“第二个飞天茅台”,下半年绝大部分预算开支也会向该产品倾斜。
在白酒之外,珍酒李渡还推出了超高端啤酒“牛市”,定价88元/瓶,瞄准高端社交消费市场。
这些动作能否帮助珍酒李渡穿越行业深度调整周期?
投时关键词:珍酒李渡(06979.HK)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