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燕医药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7%,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降14.64%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李路
11月4日,鹭燕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鹭燕医药,002788.SZ)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麦迪肯将其持有的2252万股股份解除质押,占其所持股份的16.32%及公司总股本的5.80%。截至公告披露日,麦迪肯累计质押股份为0股。
控股股东自身资金状况的改善,对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和市场信心将起到正向作用。不过从业绩端来看,凭借区域优势实现营收增长的鹭燕医药,盈利能力下滑也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2025 年前三季度,鹭燕医药实现营业收入 158.55 亿元,同比增长 2.87%;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营收达 54.55 亿元,同比增幅扩大至 6.81%。在医药流通行业受政策调控与市场竞争双重压力的背景下,这样的增长表现凸显业务基本盘的韧性。
作为福建省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鹭燕医药客户覆盖四川、江西、海南等地多家公立医疗机构,使得公司在医药行业企业中具备一定的渠道优势。公司收入增长也主要得益于两大核心板块发力,一是福建省内医院纯销业务的稳定扩张巩固了核心市场份额;二是中药饮片板块的持续增长契合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红利。
不过公司近年盈利情况不太理想,从2024年起,鹭燕医药就开始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今年前三季度这一态势延续,其中归母净利润实现2.196亿元,同比下降14.6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2亿元,同比下降15.14%。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6.96%,同比下降0.39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38%,较上年同期下降0.30个百分点。从单季度指标来看,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6.68%,同比下降0.39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53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19%,较上年同期下降0.12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下降0.41个百分点。
鹭燕医药近十年归母净利润情况(亿元)
数据来源:Wind
鹭燕医药增收难增利的情况其实已有显现。据半年报披露信息,鹭燕医药得以在医药行业的波动中实现营收增长,与其旗下零售药房的大幅增长有很大关系。从收入构成来看,公司的支柱业务为医药批发,上半年该板块贡献了九成的收入,但收入贡献同比下滑了0.15%;反观营收占比6.62%的医药零售板块,实现了19.67%的同比增速。
数据显示,鹭燕医药旗下的鹭燕大药房门店家数在福建省零售连锁药店中排名前列,根据《中国药店》揭晓的“2024-2025年度中国药店价值榜百强榜”,公司零售模块位列第67位。
近年来,鹭燕大药房呈现“连锁化+专业化”发展趋势,依托“医保双通道”药店政策红利,通过建立专业药事服务团队,逐步转型为社区健康管理节点;通过统采统配统一营运深化区域与业务协同,强化规模效应和运营效率;优化商品结构,推动核心商品全省铺货并动态追踪铺货率与动销率,加速周转;针对低效门店实施专项效能提升,完善“人、货、场”基本面;加大业务合规及操作规范培训力度,强化标准化与合规性。
不过,零售药房这个赛道竞争本就激烈,即便在福建这个区域,同质化的还有国药控股系下的福建国大医药有限公司。公开数据显示,该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31072.3万元,利润总额为亏损120万元,净利润亏损90.6万元。换言之,鹭燕大药房给公司带来营收的增长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该增长能否转化成到手的利润,从目前鹭燕医药增收不增利的表现来看,似乎还没有实现。
鹭燕医药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构成(元、%)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除前三季度业绩表现外,鹭燕医药三季度报告还披露了两起涉诉事项。一是公司子公司成都禾创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成都禾创)因收购前原股东刻意隐瞒的担保事项,于2019年11月7日收到成都铁路运输中级法院送达的《执行裁定书》,成都禾创因其被公司收购前为贵阳德昌祥药业有限公司(下称德昌祥)信托贷款提供连带担保而被列为被执行人。该案件后多次变更申请执行人,并经历了德昌祥的破产重整,以及追加成都禾创瑞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禾创瑞达)为被执行人。
鹭燕医药表示,将持续推动本案相关各方积极履行义务,积极协调各方妥善解决执行案件相关事项。
此外,为维护公司合法权益,2021年9月,成都禾创提起诉讼,要求贵州明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禾创瑞达赔偿3969.73万元及利息,贵州汉方制药有限公司承担连带保证责任。2022年12月27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民事判决书》,判决贵州明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禾创瑞达赔偿成都禾创3162.83万元及利息。成都禾创申请强制执行,已执行回款420.14万元,案件现已终结执行。
鹭燕医药如何在稳健客户加持下强化风控能力,同时发掘提升利润率水平的路径,或是未来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点。
投时关键词:鹭燕医药(002788.SZ)




参与评论